英格兰联赛杯第三轮,曼城在客场挑战斯旺西。如果赛后知道下一轮的对手是穆里尼奥执教的曼联队,不知道瓜迪奥拉会不会更坚决地放弃这场比赛。不过,即便安排了多名年轻球员出场,老将纳瓦斯带着两名20岁和两名19岁的年轻人,依然打出了一场不错的比赛,2比1客场获胜,瓜迪奥拉执教曼城之后,已经赢得正式比赛开局9连胜。
一、边后卫走中路,瓜氏套路已成曼城招牌
瓜迪奥拉来到英超联赛之后,依然将他的战术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巴萨期间将梅西安置中锋的位置,到执教拜仁期间让拉姆出任一个实际上的前腰工作。现在登陆大不列颠半岛,绿茵发明家继续着他神奇的创意。
因为伤病而远离赛场长达4个月之久的孔帕尼再次出现在了他熟悉的位置上,他的传球能力显然是瓜迪奥拉极为欣赏和需要的。这次孔帕尼的传球完成了进攻的发起,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进攻的站位模式是,右后卫的萨巴莱塔进入肋部攻击,而边锋纳瓦斯在外线做球。
这种反套的站位模式下,斯旺西的防守球员似乎有一些准备不足,萨巴莱塔杀入到禁区线的位置完成倒三角的传中,中路19岁的小将安杰利洛跟进射门,结果没能把握住这次的好机会,将皮球打偏。
不过,球队这样的套路还是在下半场完成了进球。这次换成了左后卫的克里希来到中路进攻。克里希的脚下技术在英超边后卫中属于上乘,他在新赛季之前的比赛中,似乎也是相当适应瓜迪奥拉的这种战术。
值得一提的是,瓜迪奥拉的阵型里,似乎谁也没有特别固定的站位,这次进球最终完成的时候,前锋伊赫亚海乔在殿后的位置,中前卫的安杰利洛到了禁区左侧,左边锋的萨内在中锋的位置前顶吸引斯旺西的后卫注意力,最终左后卫的克里希射门得分。
这次曼城方面让中卫孔帕尼拉开到边路,而边后卫克里希走中路。经过连续的传递后,萨内回做局面豁然开朗。最终就形成了克里希在禁区之内,正面射门得分的经典画面。
这样一名左后卫球员,在一次阵地战的进攻发起中,最终成为球队最靠近对手球门的球员之一,并最终为球队先拔头筹。对此你不得不佩服瓜迪奥拉的战术,他总能让你见识到:哇,原来足球可以这样踢!
二、队形散开后,年轻人的位置感偏差,造成不少危机
不过瓜迪奥拉的战术下,对于球员个体的意识和技术要求是较高的。这也是为什么他总是需要清洗一些不符合他要求的球员,因为这样的战术,并不是谁都能轻易融入其中的。
这次如果不是孔帕尼的关键铲断,斯旺西绝对有可能在上半场就完成得分。球队在中场线安排的两名年轻人加西亚和安杰利洛,他们在防守端的位置感还是有一些问题,上半场比赛中,多次出现前后的脱节,被对手反击的机会。
这次斯旺西的长传,直接把整个曼城的中场全部甩在了身后。博尔哈第一点回做,让劳特利奇在禁区正面拿球,他给尼尔泰勒的传球造成了极好的机会。如果不是孔帕尼的及时解围,中路的博尔哈很有可能取得进球。
这次小将安杰利洛前顶到对手后场压迫中卫,结果对手的直线长球直接穿透了曼城的中场防线。本场比赛中,曼城在防守端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小将们对于瓜迪奥拉战术的执行热情非常高涨,但是对于切断对手传球线路以及保证防守位置感方面都做的不好。幸好队长孔帕尼多次救险,这次又抢在尼尔泰勒之前,将斯旺西送入禁区的传球截断,化解了危机。
三、德布劳内登场进一步加速,最终锁定胜局
看得出来,瓜迪奥拉对于赢下本场比赛的决心还是不小的。他在1比0领先的情况下,用德布劳内换下本场表现一般的小将安杰利洛还是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德布劳内出场之后,球队禁区前的接应做的更好,并且拿球之后二次分球的节奏更快,打出了更好的进攻犀利度。而小将加西亚在德布劳内出场后,获得了更多合适的前插时机,并且展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这次德布劳内接应到萨内的分球后,二次打回左路,球队的传中在禁区内形成较大的混乱。可惜伊赫亚海乔的抢点已经包抄到位却没能踢到皮球,慌乱间斯旺西球员的解围球在禁区前被加西亚得到,可惜他的这脚射门没能控制好力量。
而球队的第二个进球,还是来自于德布劳内的重要贡献。纳瓦斯第一下的传中还是被对手抢在伊赫亚海乔之前解围。不过德布劳内积极地上抢,拿到了二次进攻的机会,这次纳瓦斯的传中质量更高,后插上的加西亚没有再让机会溜走,一脚漂亮的射门得分,将比分扩大到2比0,也为曼城队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半场比赛中,由于比分领先,对手的阵型开始更加开放,曼城队也获得了不少反击的机会。这次孔帕尼的直塞球找到了萨内,后者倒三角回做到禁区前,跟进的依然是相当活跃的德布劳内,可惜这脚射门被门将化解。
篇尾语:
至此,瓜迪奥拉赢得了自己上任以来正式比赛的9连胜。谁能成为第一个阻击曼城的球队呢?这或许已经成为了英伦半岛的一个热议话题。
不过,考虑到瓜迪奥拉的球队已经逐渐进入正规。球队确定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先发框架,并且在融入瓜迪奥拉新战术理念的过程中,也没有遇到太大的排异反应。不得不说,现在的曼城队,正走在一条高度前进的通道上。他们会成为欧洲足坛一支新的王牌队伍吗?或许本赛季欧冠联赛的结局,会是一个更加明确的答案。
(木木旦)